新聞評析-八、九代線 並非人人玩得起向更次世代面板產線佈局 考驗台廠技術、風險承擔能力
(記者邵琮淳/特稿)三星電子(Samsung)宣佈TFT LCD面板八代廠及九代廠的投產時程,八代廠最快將在2007年下半投產,九代線則將於2009年投產。三星選在夏普八代廠動工之後,宣佈其八代、九代量產計畫,宣戰意味濃厚。 三星雖已為全球TFT LCD面板龍頭大廠,也是全球第一家七代線進入量產的面板廠,不過隨著樂金飛利浦(LG. Philips LCD;LPL)的7.5代線及夏普(Sharp)的八代線,都將於2006年初與2006年底陸續進入量產,三星為了保持在40吋以上LCD TV市場的競爭優勢,也不得不繼續往更高世代的建廠計畫挑戰。 過去認為玻璃基板尺寸越大,基於經濟切割片數增加,可以大幅降低單位生產成本。不過,由於次世代面板廠設備及材料成本投資過於龐大,單位生產成本下降幅度,難以如過去五代與三、四代線一般快速大幅下降,加上初期次世代面板廠量產學習曲線可能很長,投資風險極高,也因此使得七代以上的投資,未必能使面板廠取得絕佳的競爭優勢,倘若沒有絕對的技術優勢以及風險承擔能力,也不能輕易說出投資建廠的話。 對台廠而言,三星、樂金飛利浦、夏普都有相對的實力可以挑戰七代以上建廠計畫,台廠是否應該繼續加入擴廠競賽,事實上產業界已逐漸浮現一些質疑的聲音,從技術能力、各項資源、產業鏈結構、生產效益、投資風險度等因素來看,倘若跟著繼續擴廠,跟在韓廠後面跑的情勢並不會改變,倘若不繼續往更高世代發展,恐怕又得面臨差距不斷拉遠的窘境。因此不論繼續往更高世代擴廠與否,台灣面板廠面臨的,都將是一場艱辛的硬仗。 另外,在韓廠大舉邁向更高世代面板廠之際,事實上也凸顯另一個更迫切的問題,即是日益缺乏競爭力的舊產線,未來將何去何從。等到韓廠的7.5代、八代、乃至於九代產線產能都開出後,四代以下、乃至於五代以下,由於在切割40吋以上面板上缺乏經濟效益,勢必只能繼續生產監視器或中小尺寸面板應用。然而在未來液晶監視器市場成長逐漸飽和之下,加上中小尺寸面板能消耗的玻璃基板面積較少,這些逐漸失去競爭力的舊產線,恐將難逃產能過剩窘境。 因此對二線面板廠而言,在沒有辦法繼續加入次世代投資遊戲的情況下,必須積極發展其他的競爭策略,例如在中尺寸的面板創造出更多新的應用市場,跳脫面板市場的遊戲規則,為自己的產品創造出更多有利的附加價值等等,或許是面對日韓廠商持續擴建七、八代以上面板產線之外,另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