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anuary 09, 2006

TFT次世代產能競賽 六代線邁入成熟期一線廠持續朝更次世代佈局 二線廠投資獲利壓力大




(邵琮淳/採訪中心)
2005/08/23


過去在TFT LCD面板廠在投資五代廠時,多將五代廠規劃為生產液晶電視(LCD TV)面板之用,不過隨著玻璃基板尺寸競賽不斷發展,市場對於家用LCD TV市場的主流尺寸也不斷放大,從目前的發展看來,六代以上產線才被真正視為爭奪LCD TV市場的主力產線。 
而自2002年9月夏普(Sharp)最先投入六代廠建置之後,短短3年間,全球已經有7條六代線投入競爭,同時目前還有6條七代以上產線正要加入戰局,競爭激烈程度超乎想像。在LCD TV市場開始快速成長的時代,以下先簡單回顧一下全球六代以上面板產線發展至今的情況。 六代鳴槍起跑後誰跑得最快? 太早衝不一定佔便宜 夏普是全球第一家開始投入六代廠的廠商,當初夏普從四代線直接跳六代線,便是看準大尺寸LCD TV市場的未來發展,不過,跑得太前面未必好,投產時間點搶先不如選得巧,夏普龜山六代廠於2002年9月動土,然而由於一下子跨太大步,裝機後花了近1年的時間,解決了調整機台技術問題才開始量產。 在量產速度幾乎就是取決一切勝敗關鍵的面板產業來說,夏普雖然切入六代,但是並未搶到多少優勢,反而之後接著投入六代廠的樂金飛利浦(LG. Philips LCD;LPL)與友達,由於設備及材料商有了夏普的經驗,LPL與友達在進入量產時,六代相關量產技術發展已經較為成熟了,因此量產過程相對要比夏普順利。 除了先驅夏普之外,LPL是最先享受到六代線量產效益的廠商,LPL六代線自2004年第三季開始量產32吋LCD TV面板,其後,2004年第四季起,也開始量產17吋監視器面板及37吋LCD TV面板。2005年第二季LPL便在六代廠產能發揮效益之下,加上17吋監視器面板價格回升,使得原本2005年第一季大虧790億韓元(約7,700萬美元)的LPL,得以在第二季快速轉虧為盈,淨利達410億韓元(約4,000萬美元)。 友達六代線量產時間,雖然整整比夏普晚了1年,但是從2004年8月開始裝機,11月順利點亮第一片19吋監視器面板,到32吋LCD TV面板量產,過程相對於夏普順利許多。同時,2005年全球LCD TV需求量從2004年的800多萬台,一路飆升到2,000萬台,友達六代廠的量產時間點也正好搭上LCD TV市場起飛的時間。 佳能曝光機拖延量產時程 六代廠競賽有人急追 有人停擺也有新加入者 事實上,原本LPL與友達的量產進度還可以再快一些,但仍然因為佳能(Canon)曝光機設計不良問題,而造成了一些影響。在目前全球正式量產的前3家面板六代廠中,夏普是全部採用尼康(Nikkon)的曝光機,因此沒有相關問題,LPL的六代廠由於使用佳能的曝光機,因此原本計劃2005年第三季開到9萬片滿載的時程,延後到第四季;友達的六代廠雖然用的比重低,但是量產後的投片增加速度也受到一點波及,現正加緊進度中。 緊追在前3名之後的六代廠便是華映廣輝,華映六代線約晚友達1季動土,而在2004年10月時裝機也因為颱風問題而略延了1個月,而華映六代線在2005年3月也點亮了32吋LCD TV面板,5月開始試產,但是由於目前32吋LCD TV面板價格下跌過快,以華映目前的材料成本結構設計無法獲利,因此在以獲利為最先考量的情況下,華映已決定暫緩六代廠的投片進度,預計9月才要將月投片量加到2萬片。 廣輝投入六代建廠的時間雖然比較晚,但是進度上則是不斷加速追趕,由於廣輝使用佳能與尼康的曝光機比重約為1:2,同時廣輝初期量產先採用尼康的機台,因此在進入量產時程上並未受到影響,頗有追趕華映之勢。而廣輝預計在2006年第二季之前,達到第一階段4.5萬片的滿載月投片量,同時目前也在規劃第二階段的擴產計畫。 至於與廣輝差不多時間動土的瀚宇彩晶,由於彩晶目前仍積極希望轉虧為盈,加上資金募集上的問題,因此六代建廠計畫仍是停滯中。 此外,由日本3大電機廠松下(Matsushita)、東芝(Toshiba)及日立(Hitachi)共同出資合組的IPS Alpha,也將興建面板六代廠,IPS Alpha於2004年8月設立後,已於2005年1月開始正式運作,計劃在2006年中開始生產。 不過IPS Alpha自設立以來,面臨許多建廠材料短缺以及資金籌措的問題,屆時是否能如期順利量產尚待觀察。而IPS Alpha的產能規劃,相較於其他面板六代廠小,主要仍是以生產日立IPS廣視角技術的面板,供給合資的家電廠商為主。 下一輪次世代競賽正要開打 在當初夏普投入六代廠興建之後,LPL決定跟進,但三星電子(Samsung)為了保持競爭優勢,則決定一舉從五代跨到七代線,並與SONY合資成立S-LCD,建設全球第一條面板七代線。 S-LCD的七代線進度雖然亦受到佳能曝光機問題的波及,但是由於三星身為全球面板龍頭大廠,佳能亦不敢得罪,倘若因此造成量產進度延後,佳能也擔不起這個責任,因此將大半的工程師調至三星,盡速進行機台的調整,而S-LCD的七代線也終於在2005年3月正式開始量產,預計在10月就要達到6萬片滿載月投片量,先行攻奪大尺寸LCD TV市場,同時也讓三星目前暫時成為在次世代面板廠量產時程上,最為領先的廠商。 相較於三星將40吋LCD TV設定為市場標準主流尺寸,在不同的產品尺寸策略考量下,LPL則是將其次世代產線的玻璃基板尺寸放大至1,950mmX2,200mm(7.5代),鎖定42吋與47吋的LCD TV面板。 LPL的7.5代廠已於7月開始進行裝機工程,預計2006年初開始量產,屆時全球量產最大尺寸面板廠的領先地位,可能又要從三星轉到LPL。同時LPL在7.5代的產能規畫上野心十足,一口氣規劃月投片達9萬片,超越S-LCD的6萬片,明顯是希望將在主流尺寸上取得主導權。不過三星仍力主自己的主流尺寸,獨資再興建第二條七代線,2條七代線總月投片產能規劃達10.5萬片,有明顯與LPL較勁的意味。 而在南韓廠商急起猛追之際,夏普則是決定投入八代線生產,採取的策略和當初從四代直接跳入六代的思維模式一樣,從六代直接跳到八代,亦是希望更大的玻璃基板尺寸,能夠帶來更高的經濟切割效益。 不過這一回夏普已經學乖了,過去在首先跨入六代時,夏普花了不少時間在機台的調整與改造上,而由於設備商運用夏普辛苦嘗試出來的Know how,用於製造改良式機台,使得LPL及友達能夠快速越過一些良率瓶頸順利進入量產,因此夏普此次在八代廠的建造上,對於相關的資訊全都保密到家,為的就是不希望舊事重演,當開路先鋒還得眼睜睜看著別人從自己闢好的道路一路狂追上來。 夏普投入興建八代廠,基板尺寸之爭持續擴大,三星也宣佈要進入八代線的規畫,預計2007年中開始投產,不過詳細的產能規畫與量產時程則尚未公布。 考驗風險承擔能力 並非人人玩得起 儘管面板廠相繼宣佈擴大基板尺寸的產能規畫,然而七代、八代的投資計畫並非人人玩得起,除了動輒數百、乃至上千億元的龐大投資金額外,七代、八代線對於技術實力的要求更為嚴苛,同時投資廠商也必須要有實力,能夠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。 面板六代線的規劃,幾乎台灣面板五虎都加入了(奇美電子採規格略小的5.5代線),經過又一輪的液晶循環後,各家面板廠的體質強弱又再度被拉開差距,目前僅有友達與奇美有比較確切的七代以上產線投資計畫,其餘則大多尚在觀望。 不過友達與奇美的7.5代建廠計畫,在2004年中開始的這一波液晶循環低潮時,曾經在考量市況的因素下,一度喊出暫停,在2005年第一季景氣開始從谷底翻升後,才又重新啟動。 目前友達的7.5代線規畫,算是台灣面板廠商中,動作最快的領先者,預計2006年第四季就可以開始進入量產;而奇美採取的策略,則與友達的規畫略有差異,基於不同的材料設備價格走勢與學習曲線假設,奇美擬先續擴五代線及5.5代線,來搶佔40吋以上市場,7.5代線則是預計在2007年下半進入量產。 經過這一波液晶循環的洗禮,除了夏普、三星及LPL持續向次世代產線佈局的動作未見停歇外,儘管友達、奇美最終仍確定投入七代線,但也拖緩了建置時程,更不提其他二線廠目前仍不明朗的規畫。 而首先開出七代產能的三星,已祭出其一貫以低價戰拉高後進者門檻的策略,大舉調降40吋電視面板報價,一方面打擊其他跟進投產七代線的廠商獲利能力,另外一方面也欲藉此搶先將40吋拱上主流地位。 在此情況下,2006年日、韓3大廠七代以上產能持續開出,將拉大液晶電視面板戰線,若40吋以上產品確定成為電視面板主流尺寸,依照量產時程,友達7.5代線預計2006年第四季才導入量產,奇美則為2007年下半,屆時台廠以龐大資金投入的次世代產線,恐將成為韓廠價格戰下的犧牲品。 但面臨PC應用需求,已接近成長高原期,為迎接高度成長中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,投入更次世代面板產線建置勢在必行,然而對量產時程晚了一步的台灣面板廠而言,考驗不啻更為嚴酷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